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觉?
情绪低落,不想上班。没有目标,甚至,都没有欲望。
你确定自己没有抑郁症,好像也没遇到什么大麻烦。
恭喜你,你赶上了现在网上最流行的——“丧文化”。
在不久之前,朋友圈里还是这样的氛围:
“……我已经是条咸鱼了”
“昨天立的flag今天又倒了”
“.…..今天真是太丧了”
“丧文化”隔三差五就出现在时间线上。
葛大爷的销魂姿势,打雷姐的迷幻嗓音,马男波杰克的颓废金句,都扎到了我们脆弱的小心脏里。
作为葛大爷和打雷姐的迷妹,我得承认,很多年轻人的生活状态,真的很“丧”。
"丧"话题之所以如此密集,可能有两个原因。
一是,时代进步了,我们对青年人越来越宽容了。十几年前,“颓废”还是一个彻底的贬义词。而今天,我们往往会多一些理解和关心,青年人也更加愿意表达自己真实的情绪。
二是,“丧”被当成一种的营销噱头。甚至有商家竟卖起了“丧饮料”,做起了“丧产业”。为了博人眼球,营造出一种人人皆丧的幻觉。
归根到底,“丧”只是青年们的一种自嘲和宣泄。
而佛系一出,一地施主黯然神伤:诸事随缘,与世无争。
真正的佛听到这里,怕是都要嗔怒。
人人自称“佛系”,可在现实中还是自带一身抖不掉的欲望。
你只是沉浸在丧里。
一串微信群都改成“消息免打扰”,以为这样就能拒绝信息碎片化;谈恋爱心如止水,吃什么逛哪里随便挑挑,能消磨时间就行;工作得过且过,还能把人开除咋地……
自以为在乱世中凭一颗强大的心修行,眼里耳中都不染凡尘,实际上,却是放纵自己,持续对生活无感。
这不是无欲无求,而是一种无意义感,丧只是它的一种表现方式。
可能正是因为大家意识到了这一点,最近“丧”这个字越来越少的出现,大家都开始高歌起生活:
“早起+晨跑+早餐,美好的一天从早上开始”
“今天又是快乐/充实/美好的一天!”配上美食照片或者漂亮的风景
“在【xxx】坚持打卡第XX天”一起来学习英语吧
甚至一些“在朋友圈装死,在微博蹦迪”的朋友也开始在微博分享生活。
不禁让我们疑惑:“这个世界到底怎么了?”
年轻人总是很轻易被新鲜事物和新名词吸引,当“丧文化”出现的时候,我们都觉得这简直就是自己。
想玩却没钱
丧
身边的人都脱单了自己却还是单身狗
丧
又和父母发生了争执
丧
未来一片迷茫
丧
莫名其妙就踏进了“每天都丧到不行”的怪圈里。
还丧吗?丧啊!
生活里很多突然发生的小事都会让人丧,让人灰心,怀疑自己,丧真的很容易,太容易了,所以显得快乐更为可贵。
我一直不停地叨念,提醒自己要有在琐碎的生活中获取快乐的能力。
早起坐在食堂里吃热腾腾的早饭;
春天学校里的花开了;
没课的下午吃着草莓看甜甜的剧;
傍晚去逗逗宿舍楼下的小猫。
我很喜欢的一个歌手说他以前总是在凌晨写歌,把自己弄得很忧郁,写悲伤的歌曲,而现在他只想多写一些开心的歌曲。以前是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后来起起落落,识尽愁滋味,却欲说还休。
很多时候都感觉到自己无能为力,身边的人来来去去,眼睁睁看着一些事情发生,可是上一秒和下一秒只能这样看着,什么都做不了。
和父母争吵时的无能为力,根深蒂固的观念无论如何都说服不了;
想谈恋爱却发现自己心里的小鹿不会乱撞;
因为要学习的东西无穷无尽而陷入深深的焦虑……
生活不可能一直是五彩斑斓的绘本,它总有一天会变成繁复艰深的文字。
感受到了这样深切的无力感,无可奈何,所以更想把生活中的快乐分享出来,放大,记住快乐的事,快乐的瞬间。
我想大家发朋友圈想的不一定是传播正能量,而是让别人感受,更重要的是让自己感受和记得当下幸福的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在“每天都丧得不行”的怪圈深陷,跳出来去面对生活。
就像你看到某个人已经连续打卡背单词100多天,会觉得她真的很有毅力很认真在对待学习,看到有人分享自己做的美食也会觉得她在认真的生活,本人也一定从这些事上获得了积极的能量。
谁不丧呢?没有人会永远元气满满,而是看你把重心放在哪种情绪上面。
丧到不行了,才知道快乐的可贵,认识到生活的真相后,希望大家还是能享受生活。
反正就活这一次,还是快乐要紧。
晚安。
编辑 | 李若彤
来源 | 浮瓜冬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