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老歌欣赏 >华晨宇:被误读的「天才」

华晨宇:被误读的「天才」

2023-05-10 14:56:27


作者荔枝

编辑ROOT


是的,你们没有走错号,又到了周末轻松海侃山侃的时间。知乎前阵有个问题:谁是当下最名不副实的歌手?其中一个高赞答案是:华晨宇。作者认为华晨宇来来去去就几道板斧,曲子还都是别人帮他编的。

我倒不是这么认为,关于「天才」,不是三言两语说得清楚。今天就跟大家聊聊。


华晨宇的微博简介写的是:歌手,2013快乐男声全国冠军。

截止18年3月17日的微博粉丝1813万,在不会跳舞的偶像歌手中算是异军突起


2018年2月,华晨宇登上《歌手2018》,甫登场便以《齐天》登顶第一名,要知道他的对手中,既有占领中国乐坛半壁江山的汪峰,也有伦敦远道而来的国际范儿Jessie J。


作为湖卫的亲生儿子,华晨宇其后的成绩一直亮眼,在腾格尔加入之后的六七八三期连续拿了三期冠军,是本季继Jessie J之后的第二个三连冠。


这个节目从一开始题目与定位皆十分直白:裹挟着对当红歌手的再审判,对小众歌手的发掘,每年致力于寻找出几个音域最广的特技人员。


前几年令他名声大噪的综艺叫《天籁之战》,节目中他改编了2014年约瑟翰·庞麦郎的「神曲」——《我的滑板鞋》,硬是将一首四五六线非主流男青年朴素又笨拙的幻想曲改成了一二线迪厅潮流青年炫酷的BGM,脱胎换骨之余,其戏剧性的反差确让人咂舌。


观众们在燥热的音响声中一遍遍起立、激动、鼓掌、欢呼,说他是天才。


华晨宇成名以后,很注意把微博以前少不更事的内容选择性铲除了,至今我还记得2013年5月的timeline上曾有过这么一张照片让我印象极其深刻:


一群喝到天亮的少年歪歪斜斜在早上五点雾气氲氤街头合照。那年暑假前夕,华晨宇和他的同学结伴到长沙参加《快乐男声》海选留下了这张随意的合照。但谁也不曾想到,这张照片里小到看不见的脑袋里面,会诞生那年快男的冠军。


2013年他第一次走进全国观众视野时,评委尚雯婕力排众议,对其他评委说:「他是一个天才!」


这个定义,从此跟随华晨宇已经五年。但关于他的争论也时会响起。


那么,「天才」是什么?



一 鸣 惊 人



华晨宇在《快乐男声》海选时表演了自己的《无字歌》。没有歌词,他所唱出的声音在其中扮演了乐器的角色,一种从低沉到尖锐的乐器,歌曲的节奏也颇为诡异疯狂。


还没唱两三句,几位评委听得直皱苦瓜脸,将他打断。


评委问他:「你的人生快乐吗?」


他与选秀综艺如此格格不入,仿佛是位突如其来的「闯入者」。即使,这位「闯入者」当时是全场最紧张的人。


但是,看到他的人,百分之99.9%,都被他吓到了。


另一位评委尚雯婕紧紧盯住他,现场与他进行一段和鸣,仍没有歌词、没有规律、情绪强烈。


这段表演即使今日再次翻出,估计大多观众仍不明所以,不过足够啧啧称奇。


华晨宇《无字歌》


华晨宇开始学乐器是五岁,那时候他因为父母的离异而变得自闭,加上父亲工作的忙碌,他大量的时间用来沉默。


在继母刘慧第一次见他的印象里,是他独自坐在地上玩积木,别人来搭话,不搭也不理。


华晨宇沉默了很久,直到十五岁时在88颗黑白琴键中找到自己的语言。 后来尚雯婕评价说,「他能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绪。」

华晨宇最早5岁开始学吹笛子,后来学钢琴。3月7日更新的微博小视频里,是在《歌手2018》的后台抱着一只吉他


初中毕业后华晨宇一个人从家乡湖北十堰,到武汉华中艺术学校学习声乐,学校和住处两点一线,父亲偶尔来看他,屋里只有方便面和矿泉水。


截止到2013年登台,他在一个几乎闭合的世界里,写了八年曲子。


海选晋级后,华晨宇进入正式的比赛。


节目编排大多选取耳熟能详的劲歌金曲,而华晨宇的表演一再给歌曲打上极具自我风格的烙印,招来非议,也收获赞许。


例如翻唱张国荣的《我》。


华晨宇《我》


当时他把评委唱得热泪盈眶,作为嘉宾的范冰冰在离他最近的舞台上,连连深呼吸。

,接着他站起来,对着空椅子歌唱。再后来背向椅子,面对舞台,对这个世界高歌


华晨宇的发声位置都极为特别,汹涌、热烈、真实,有时像一阵竭力的呐喊。


从前上学期间,他的老师试图纠正,劝他用更为科学的方法演唱,结果是他因冥顽不灵被认定为「最不好的学生」


当时的华晨宇是狂野的,他身体里似乎藏了一个兽类的质朴灵魂,要挑战传统音乐的安全法则,就连他笨拙的舞蹈,都显露出一种单纯。


这尖利的姿势令人有些不适,似乎有手正在伸向束缚的锁链。


「华晨宇式」的烙印是好是坏各有见解,不过在此之前,流行歌曲中「音乐」本身丰沛的情感力量,作为歌词、舞蹈、演唱技巧的附庸已经很久了。



甚 嚣 尘 上



《快乐男声》比赛结束的那天,观众对这位「90后新生代歌手」的期待和现场的礼花一样绚烂。

总决赛之夜,舞台中心的华晨宇看着奖杯从高远的天花板上缓缓降落


在他夺冠的那一天,他成为湖南卫视这一年选秀的旗舰产品,作为年终总结和其他卫视歌唱选秀的冠军一起站到央视春晚的舞台上。


在他之前,湖南卫视已经选出了七位全国总冠军,以及无数全国十强。


早在比赛中期,他已和电视台背后的经纪公司签署下长达八年的合约,也包括了唱片约。从他拿过奖杯的那一刻,他很高兴,他想,终于可以唱自己原创的歌曲了。


也是在这一刻,这家经纪公司正在为他筹划起一条看起来很不错的「偶像」之路。


2013年发生了什么,回忆起来这并不是一个特殊的时间点,好像什么也没发生。


马东说,2013年9月2日,他看到爱奇艺后台数据中移动端第一次超越了PC端。


乐视TV超级电视等网络智能电视革新优化,大举进攻传统电视市场。


湖南卫视《我是歌手》和《爸爸去哪儿》第一季开播了。


三个重要事件将「综艺」二字推上电视市场争夺主战区的核心地带,电视如此饥渴地需要花样百出的艺人来做征战的士兵。


与此同时,音乐产业的内部正发生着地震。


音乐传播的主流媒介更替的速度比想象得更加迅疾, 不久前仍在KTV里唱着蔡依林《倒带》的我们,已经要思考怎么和小朋友解释磁带倒带卡带(动词)


周杰伦的最后一张磁带是2008年的魔杰座,CD近年来也在陆续消失。手机听音乐是一件多么便捷的事,以至于我们正在忘记购置一个可以播放CD的设备,连5块钱的盗版CD都在苟延残喘。

2011年9月,同是选秀歌手出身的王啸坤发布了数字音乐专辑,试听下载「零收费」,同时,不发行实体专辑


再过几年,电台最后的作用会不会只剩下路况报道?


与此同时,「超女」、快男」长达十年的造星时代也正式落幕,作为一档陈旧的选秀节目,早已失去九年前势如破竹、万人空巷的力量,2014、2015停播两年。


纵使华晨宇再别具一格,也不过节目中众多选秀歌手的一个,甚至难以匹敌隔壁节目的收视新高。


他站在2013年9月的夏天,荣耀加身,成为了时代的句号。

2011年太合麦田宋柯说「唱片已死」引发热议,原话旨在表示唱片工业因技术革新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音乐将被其他媒介承载


其实,选秀节目的形式本不新鲜,它是唱片行业发掘新歌手的重要途径。


而唱片在盗版和音乐手机的双面夹击下呈现的疲态,将「歌手」和「偶像」的身份顺序,悄悄调换了位置,也将「歌曲演唱」和「舞台表演」挪了一下。


更何况,「超女/快男」系列虽说有着选秀的形式,实际上不过是一档娱乐综艺,诞生于其中的所谓偶像明星,不过胶带捆上的「赠品」。


它的背后本没有以制作、发行唱片为主营业务的公司,更像是趁着节目的余温,顺便获取艺人带来的热度。近些年从这档节目中走出的选秀歌手,能将唱片合约外签的寥寥无几。


年复一年的生产中,库存中大多「赠品」逐渐被市场忘记,然后被公司忘记。


综艺的席卷、唱片的没落、以及公司的运转方式,迅速将这位新鲜出炉的「产品」华晨宇推进了2014年上半年的综艺节目里。


然而,这些稀有的曝光度,对于在选秀综艺营造的泡沫盛世之后,无路可走的年轻艺人而言,已是难能可贵。



以 暗 封 缄



唱片的没落带来的会不会是创作的没落?


焦虑不可避免,但现在得出答案还为时尚早。虽然唱片失去了音乐市场的核心地位,但是人类尚未出现过不需要音乐的时代。


但是种种变化也在表明,音乐的地位呈现出一种弱势,它逐渐成为影视剧、综艺、诗歌、舞台表演的附属品。


即使在音乐节目中,音乐为了迎合节目的节奏,也在发生妥协。

访谈节目中音乐制作人郑楠谈及音乐节目中对原曲的改编


华晨宇能在「快乐男声」万众瞩目的舞台上走向冠军之路,不仅仅是节目包装的功劳,更在于我们期待着这位「闯入者」打破愈发沉闷的流行音乐秩序,让音乐本身的情感力量站上搏击擂台,为流行市场带来变革。


如今,这位「火星弟弟」终于磨砺成为了一名正经唱歌的人,一位成熟、优秀的歌手。他总能听到媒体问他对撕下「快乐男声」的标签有什么想法?


但是,刚出现时的华晨宇,无疑是明亮可爱的。而这样尖锐的独特感,在频繁的综艺节目之后,已经变得成熟圆润,与2013年《快男》中那个不太善于辞令、还带着反叛气息的形象相比,如今他更能毫无PS痕迹地融入主流音乐秩序中。


2016年,华晨宇参加《天籁之声》,在节目的要求下24小时改编《我的滑板鞋》,继而赞誉不绝,同样昭示着这一变化。


华晨宇《我的滑板鞋》


这首改编不仅在大陆引起话题,它甚至飞向了其他地区,迅速占领当年12月的Google Search Trends谷歌搜索趋势中香港和台湾的热搜第一,百日左右Youtube平台播放量超2000万次。


歌曲的制作人郑楠说,之前并没有想过会这么红,因为一开始初衷只是为了节目而做。


但是大家好像是终于明白为什么他会被称为「天才」,为了制造更大的话题,这一标签被媒体用得争先恐后。


盛名之下,他是习得了说话的本领,还是彻底失语,一切变得模糊起来。


于是,再次回到了最初的话题,「天才」是什么?


「天才」首先是形容词,其次才是名词。「天才」作为形容词,也通常需要在比较中产生。


与许多的同期艺人相比,无论是宽广和音域还是灵巧的技巧,华晨宇无疑是出色的。再加上原创能力,赞誉也许无可厚非。


但是,相比于五年前独树一帜,如今的他不再像是能质疑规则的存在。


「天才」通常也产生着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在流行音乐领域,指的大约是罗大佑、周杰伦。


十八年前的周杰伦是什么样的呢?每条大街小巷,每个人的嘴里,见面第一句话,就是快使用双截棍哼哼哈嘿。

周杰伦也被「天才」过很多年。2000年,周杰伦发行第一张专辑《JAY》,因其完美融合了中国风和R&B的音乐风格,华语乐坛自此翻开新的篇章


他们的出现就像可口可乐,在时代中消除了人和人之间因降临于不同命运中所产生的差异,唤起人们共通的情感节拍。


十八年前我们在听周杰伦,十八年后和我们当年年龄相仿的人,依然在听周杰伦。也就是说这十八年来,无数的流行歌手迎来送往,却一直没能诞生彻底取代他的人。而当年,周杰伦是被媒体称之为彻底颠覆80、90年代罗大佑、李宗盛以来港台流行歌曲腔调的人,堪称是石破天惊。


我们和媒体所说的「天才」,似乎始终只是在描述华晨宇的特殊和天赋。而词语重复上许多遍,他果真成了众望所托。


这一「天才」设定令人兴奋不已,在综艺娱乐之中,一个特殊的设定会方便我们记住这个角色,以便观看后续剧情。


在这略带戏谑的兴奋后面,藏着一个真诚的问号:我们真的还需要一个真正的「天才」吗?


人们是如此强烈期待着天才的到来,给这乏味的世界带来改变。人们是如此无所谓这个天才会不会来,毕竟这并不是我们要操心的事。


和平年代步入赞赞新时代,所有的大事似乎都发生在朋友圈和微博之中,科技智能加速事物流逝的速度,愤怒持续不断,又逐一消解,即使捏紧拳头,击打的方向竟令人目不暇接。


市场和大众选择了《我的滑板鞋2016》,也选择了这位唱着RAP、擅长改编、高音流畅的歌手,被放大的特质,在市场的围追堵截下被放得更大,也正在逐渐为人所诟病为「千篇一律」。

同个访谈中,乐评人邓柯说,现在市场对原创的关注越来越少,对改编仍乐此不疲


在综艺节目的背后,华晨宇已经出了三张专辑了,三张专辑中传唱度较高的,几乎都是综艺节目上所演唱的歌曲,他们无一例外节奏强烈、音调尖锐,与之前强烈的情绪冲击相比,似乎已经风格迥异。


除此以外,专辑内其他作品中仍能看出他在做音乐方面的各种尝试,诸如人声实验、英式摇滚、五声调,但是即使制作精良,市场反响上几乎毫无水花。


他那些有点「小众」的作品们因风格跨度过大,显得有些混乱,也因此失去了流行歌手需要拥有的辨识度。


不过他本人,也许更乐于在各式各样的风格中奔波,找寻真正属于自己的落脚点,好在他仍是一名音乐爱好者。


或许,出道四年、持续音乐尝试的华晨宇仍有希望在未来打通脉络,一如从前抓住音乐灵魂的动脉。


但是,综艺的围攻依然令人忧心忡忡。


在综艺的挤压下,歌手为立足与保持曝光,需要在节目与节目之间不停奔走,以求开拓市场。


唱片的没落肯定无法直接导致创作的没落。只要人类还拥有不安的灵魂,艺术便会持续存在,诉诸于听觉的音乐也永远拥有市场。


综艺节目重复消耗着有限的精力,又或是在得到过于夸张的回馈。在这之后,还剩下多少专注音乐本身的时间呢?


众声喧哗之下,更需要关灯闭眼。


正如华晨宇自己所说:


「当人的眼睛能看到东西的时候,是会有杂念的。你睁开眼睛也什么都看不见的时候,会发现听觉变得很灵敏的,稍微有一点动静都能感觉很不舒服,就觉得好像什么都能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