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没记错的话,
最近一首广为流唱的粤语歌是《喜欢你(黑凤梨)》......
昨天的林忆莲唱哭了许多人,比如微博上的“耳帝”,各种乐评人,以及原本端坐在电视机前图个消遣的吃瓜群众。
网上早流传这么一句:「年少不听李宗盛,长大方知林忆莲」,动听的歌声会传染感情,触及你心中那块最柔软的地方。当年岁渐长,经历增多,这样的共鸣便越来越明显,直至负荷超载,触景生情......所以说,电视里泪目的观众,也不一定是群众演员。
来源:腾讯视频,原版权:芒果TV | 如果被和谐了可以看下面个
《多得他》是王菲1990年专辑《You're the only one》中的一首“引进”歌曲,原唱是Karyn White的《superman》。
这首歌其实早在92年,林忆莲和王菲就同台合唱过,在那个化妆技术不怎么发达的年代,林忆莲和巅峰王菲比颜值还是挺吃亏的......
看完Sandy的现场,连李健也不禁感叹:林忆莲嗓子是老天爷赏饭吃,天赋模仿不了。朋友圈则是各种QQ音乐分享刷屏,仿佛这首年纪比博主小不了几岁的“奔三歌曲”是首新歌。
没错,很多人的确是第一次听。别说是这种KTV比较冷门的老歌了,如果让你随便唱一首粤语歌,大概百分之80开口都是:“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和“黑凤梨”吧......
有人说了,还有陈奕迅、邓紫棋啊!要知道《浮夸》是12年前的歌,而邓紫棋......她有红首一首原创吗?
至此,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似乎,粤语歌好像没这么流行了?
遥想当年,香港“四大天王”可是名震国际的,能唱、会跳、也会演。
除了“四大天王”,还有TVB94年官封“四大天后”:郑秀文、叶倩文、周慧敏、王菲。也有把林忆莲和梅艳芳放入其中的,四个位子根本不够分。
除了开篇提到的林忆莲外,梅艳芳的《女人花》、叶倩文的《潇洒走一回》,想必人人都会哼上几句,博主挑选个人最爱的三首另外三位天后的作品,供大家欣赏。
这还不是这几位天后最红的歌。对于爱听粤语歌的85后来讲,即便忘记歌名,这三首歌的旋律也很令人熟悉。
而现在这样郎朗上口的旋律越来越少了。
音乐大环境是一个很大的因素:市场不景气,老音乐人渐渐退休,制作经费不够,港粤艺人青黄不接。张敬轩昙花一现,陈奕迅热衷于商业和巡演捞分,还有几个“不能说的名字”,则有反dong倾向,惨遭封杀。
U87是陈奕迅巅峰时期的一张专辑,之后他的作品便渐渐走下坡路。进军大陆市场后,则唱红了几首国语歌,除《陀飞轮》外,鲜有精彩的广东话单曲作品。
大陆市场的庞大,某种意义上也打压好粤语音乐的产出。
博主曾经进过一个粤语K歌群,叫「汪汪汪俱乐部」。名字取自张敬轩《酷爱》的国语版《吻的太逼真》的副歌“和你吻吻吻吻吻(汪汪汪汪汪)的太逼真”......
群里20多人,不定时组织各种K歌活动,大伙儿来自天南海北,进了KTV就只唱粤语歌。
到2013年,当“命运颠沛流离”了无数次,“放大来演了”无数次后,渐渐也有人开始点张靓颖了,渐渐地......一些怪怪的东西也冒了出来,基本都是没发育和刚发育的小孩子,以及张杰之流。
2014年,元老退出,群解散。只因为初衷变了。
为什么即使粤语歌好作品产出已经很少,还有这么多人偏爱听粤语歌?
我拿国内唱功比较好的张杰做例子(这是百度能找到最好看的图了),张杰唱功理论上讲挑不出大毛病,天赋也好。但总给人“土”,“唱歌靠吼”,不如港台艺人的印象。
事实上,不是他唱的不好。是粤语发音的“起承转合”比普通话更多一些,在听腻了普通话歌曲后,听切换着听一首粤语歌,
普通话,大家都知道,4声。而广东话有9声。9声变换本身就已经有韵律和音调:普通话里同音的字,广州话读音甚至可能完全不同,而这也就使得开口/闭口音(“新”和“心”)、入声韵尾不同(“十”和“失”),甚至开口大小(“广”和“港”)这些一系列微小的变化,使得广州话里,即使是慢歌,口型变化也非常自然丰富。
再加上林夕等一众好词人的加工,郎朗上口,纵享丝滑。
其实很担心粤语歌就像博主所在城市魔都的特产“上海说唱”一样,不温不火,后继无人。虽然现在仍有不错的作品在当地流传,但鲜有像当年红透半边天的传世经典。
而我们也只能在电视节目中翻唱偶尔的灵光乍现中,去追忆那些我们曾经录音机和walkman卡带中的经典旋律。
在文章最后,附上一个粤语歌合集,睡前如果觉得无聊,不妨插上耳机点击播放。
晚安,祝你们睡个好觉。
-End-